
沒有誰真正看懂了中美關系的前景和臺海軍事博弈的方式與可能性
一、美國參眾兩院同步決議收回總統拜登的享有“開戰權”,說明確實存在美國鋌而走險、總統單方宣布進入“戰爭狀態”的可能性。說明關于沙利文、馬克米利是戰略家的基本判斷是正確的,而且,他們還保持了相當的清醒。包括麥卡錫。
這個開戰權,長遠來看是臺海問題,近期來看是俄烏問題。這個重大信號的釋放,正式宣布美國不會直接武力介入俄烏沖突。
二、基于前述,正如美軍參聯會主席馬克米利四星上將的判斷,烏克蘭不可能單方戰勝俄羅斯。這場戰爭不會曠日持久。這更加堅定了關于俄烏軍事沖突大概率會在今年十月左右?;疝D段的戰略估判。
三、大國領袖的俄羅斯之行,經貿合作僅為常態內容,促和才是核心任務。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從過去的拒絕“十二條”,到迅速轉變為“歡迎訪烏”態度,側面證實俄烏雙方均有此共想。
四、中美關系貌似復雜無比,本質卻晶瑩透亮:中國不拋售完美債,則表明未下開啟臺海戰事之決心,處事留有余地;美國不全面同中國經濟脫鉤,則意味著絕不會武力直接干預臺海。
五、作為世界工廠和貿易大國,西方經濟同中國全面脫鉤,產品賣不出去,貿易難以為繼,即宣告中國的經濟地位迅速“降維”,這絕不為中國所接受。所以,“戰爭是逼出來的”,此話千真萬確。
六、一旦中國某時突然宣布調整核戰略原則,美國明白其到了不得不主動退讓、接受中國崛起的“青天雙日”的時候。自然,也就是收復臺灣、國家統一的歷史關頭。
七、如果臺海問題必須訴諸武力,只有兩種形式:一是大陸以摧枯拉朽之勢攻占登陸本島,完成政權交接;二是中國對戰五眼聯盟?日本。倘若美國無力建立起這個強大軍事同盟,斷不敢、也不會貿然以一己之身犯險——叢林法則與利國思維早就決定了這個格局。
八、未來三十年至五十年,中國最大的軍事安全危險,仍然來自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