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工業向制造業轉型的標志性事件不光是蒸汽機的普及,更是得益于機床的發明,18世紀末當機床問世后,制造業開始有了雛形,此后隨著機床的不斷發展,制造業正式登上經濟發展的舞臺,成為了取代傳統手工業,推動人類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的支柱性經濟產業。
機床的重要性到了20世紀后,已經是不言而喻了,正是看到了制造業的孱弱,于是中國不少實業救國的企業家開始了投入到了機床行業,開設機床廠,盡管有過不少嘗試,可中國機床產業真正得到發展的標志還是在建國后,涌現出了機床行業中的十八羅漢。
巔峰時期的中國機床企業曾經將中國機床產業做到了世界前列,不少產品屢屢獲得金獎,甚至做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可見中國在機床技術上還是不差的,可為什么中國機床如今會沒落了呢?
一、優秀的機床制造不出同樣優秀的產品
建國后挑選出來的機床行業中的十八羅漢,在短短十余年的時間,就將中國機床行業推向了一個巔峰。不僅斬獲多項機床產品競賽中的冠軍,還獲得了多國的好評,可以說是見證了中國機床行業的輝煌。不過進入到了新世紀后,中國機床行業卻屢屢遭遇波折,很多原有的機床企業不是破產就是重組,盡顯了慘淡的一面。
中國機床產業之所以會出現沒落,很大程度上是沒有優秀產品的支撐,當然在數控機床領域,中國因為電子芯片的原因,所以表現出了不可忽視的落后,可這并不是打擊中國機床產業的致命傷,真正致命的還是機床產業嫁接的問題,沒有好的下游產品,自然是無法抬振整個機床產業了。
機床產業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工業產業鏈,它是高度服務性產業,服務對象就是機床生產的產品。進入經濟改革時期后,大量外資涌入中國后,從事的都是一些低端產品的制造,這讓原本可以生產一些高端工業品的中國機床,被迫開始放棄那些從事高端制造的機床,在中低端開始掙扎,于是這讓中國機床產業面對著極大的挑戰。
沒有高端工業產品的支撐,僅僅依靠一些中低端產品,那么中國的機床產業便面對著每況愈下的局面,最終只能夠嫁接一些中低端制造產業鏈,結果便是中國機床產業的整體競爭能力下降,久而久之便是中國機床企業面對的企業發展路徑的挑戰,即便是想要向高端機床產業進行轉型,也是有心無力了。
二、半導體工業鏈的差距
沒有高端工業品的帶動,中國機床產業長期為中低端工業品的制造服務中,漸漸地與世界高端機床產業水平拉開了差距,其中在半導體工業鏈上的差距便是一個突出的問題。沒有優秀的芯片做支撐,中國曾經的機床企業自然是無法制造出優秀的數控機床了,可如今數控機床又是高端制造業的敲門磚,于是在半導體工業上的困境,也反映了中國機床產業發展所面對的頭號難題。
除了無法制造出配套的芯片,數控機床的操作軟件也是一個難題,曾經為發展數控機床,沈陽機床廠就花費巨資引進過美國的數控機床軟件,可這些軟件能否發揮真正的作用,還得看中國的硬件是否能夠兼容,于是這導致依靠引進外來技術幫助中國機床產業的方法便被視作是難以滿足中國產業發展的長久需要的。
數控機床難以發展起來,傳統的機械機床又面臨著被淘汰的困境,這使得中國機床產業自然是難逃沒落的命運了。
中國機床產業真正想要實現重新回到曾經的輝煌局面,就必須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在沒有實現完整的數控機床產業鏈的情況下,開始從易到難,一步一個腳印完成數控機床的技術攻關,針對半導體工業鏈和操控軟件進行集中性發展。
其中半導體工業鏈來說,中國通過數十年的積累已經是小有成就了,當然這些成就沒有向數控機床方向傾斜,相反是針對到了通訊和數據處理等領域,這些領域盡管同樣重要,可如今已經到了制造業轉型的關鍵時期。
如果不能實現躋身高端制造業領域,那么對于中國當前的經濟發展來說勢必是一種打擊,于是在硬件和軟件領域,加大研發力度,更多地向數控機床技術領域傾斜,才是讓中國機床產業復興的一個關鍵推動力所在。
僅僅利用十余年的時間就讓中國機床產業問鼎世界一流水平的機床企業,如今盡管面對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不過它們的基礎尚在,依舊有能力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機床企業。
可想要實現再次復興的目標,那么中國就必須在數控機床產業,以及目前的制造業轉型領域加碼投入,實現向高端制造業轉型,讓中國日后的機床產業能夠嫁接在一個更有力的支撐性產業上,這對中國機床產業的長久發展可謂是意義深刻的一點。